秘境司徒铺
2024-02-18 18:56:11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杨绍银 | 作者:李双建 | 点击量:8551         

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李双建)从益阳城区往东走,经过赫山区、桃江县、宁乡市的几个街道、乡镇,再往西,就进入一个神秘的天地。这里古岭巍峨于云雾之中,古迹遍布于坡坡坳坳,清溪环绕着各组各户,高大的迎客松张开巨臂拥抱村民和客人。这里就是安化县高明乡的千年山村司徒铺。

司徒岭古驿道

司徒铺村是古时长沙到安化的三十六铺之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司徒岭古驿道修建于宋代,位于司徒铺村与宁乡市巷子口镇扶峰村交界处。五代时期,司徒王仝受命剿蛮平乱,奋战此地,战败拒降自刎,司徒岭名由此来。清代两江总督陶澍回安化县探母,夜宿司徒岭报恩寺。1917年8月,青年毛泽东为了解民间疾苦,以游学方式攀行司徒岭。

2022年8月18日下午4时许,我的好友、益阳市人大代表、湖南金雕能源科技公司董事长兼司徒铺村党支部书记罗荣华邀我及学生攀行司徒岭,我们一行按攀行方案,来到扶峰村一侧的司徒岭下,沿着毛主席105年前从宁乡往安化县的方向行走。初看树草茂密,不见有路。细寻隐隐约约,似有小径。一行人冒着40度高温,激情满怀,奋勇上行。200余米后,一条石板小道从山上悬了下来,大家非常兴奋,加快攀登,不一会儿,来到一座小石桥上。荣华说,这是扶峰村与司徒铺村交界处,也是宁乡与益阳的接壤地,我觉得可以将这座宽1米、长2米的麻石古桥取名“益宁桥”。荣华介绍,过了古桥,古驿道才走完三分之一。但眼前的石砌古道立时变得清晣多了。大家加快速度向上攀登,古道边的深谷里传来潺潺的溪流声。又走一段,溪水靠近古道,从树丛中细看,只见溪水清亮清亮,一路欢歌与古道相伴。从古桥向上行300余米,来到了古驿道凉水井、茶亭遗址。荣华指着几条3米多长的条石说,茶亭建于1000多年前,与古驿道同时代建成。说是亭,其实当年这里还有客房、粗茶淡饭接应八方来客和当地百姓,但茶水绝不收费。遗址有两眼井,人客饮水井隐于茂草之中,马畜饮水井离古道不远,水极清凉,暴雨、干旱水位不变,取水方便。村党支部己在考虑,采取修旧如旧,恢复此处古迹。走出古道豁然开朗,几位村民见了荣华十分高兴,在屋场的方桌上摆起了自产的花生、李子,沏上自做的绿茶,大家一边吃,一边讨论如何修复古道、早日开放的事情,笑声不断回荡在山谷。

古墓古井古堡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王仝墓修建于宋代,初建时占地1000平方米,现存面积20平方米,用麻石条砌成三级台阶,墓地麻石砌墙成八字形围墙,石柱上雕刻着石狮,石板上雕刻着文字。王仝墓下后建有王仝纪念馆。王仝,湖南省湘乡县人,五代时期,受楚王马殷令,为一方平安前往梅山剿蛮,被梅山峒蛮打败,以拒降自刎,葬于此地,朝廷授封司徒官。据清代同治年间《安化县志〈邱墓〉》记载,"五代楚江华指挥使,宋赠嘉应侯湘乡王仝墓在县东司徒岭"。并立庙,庙联云:“雄风贯五代,壮志耿千秋。”

村里有古墓群,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古墓主人为罗氏先祖罗亮公。古墓地处雪峰山余脉韭菜界。明朝末年,罗亮公带罗氏族人来到司徒铺村实竹组一带开荒种地,繁衍生息。他起早贪黑,披荆斩棘,扶老携幼,尤其关心弱者,深得大家尊敬。因积劳成疾,亮公身染重病,临终前嘱族人葬于界上,意在能时时刻刻看到晚辈生生不息,世代平安。晚辈遵嘱,将亮公葬于此地,这里依山傍水,周边的肥田沃土上,油茶、稻谷、玉米、高粱生长旺盛,远近闻名。

虎穴古井历史逾千年,井水清澈,冬暖夏凉,从未干涸。该井位于司徒铺村韭菜界西北的实竹组。是司徒铺村尤其是实竹组村民祖祖辈辈的生命源泉。据老一辈传说,千年以来,每遇干旱,村里罗氏青壮劳力取井水送到老弱村民家里,虎穴井因此也被称为“忠孝井”。2023年9月,在湖南金雕能源科技公司大力支持下,村党支部组织劳力修缮古井,使古井的主井、洗涮区、沉淀池更加分明。井壁配画,正中系青年汉子摇桶打水、挑水,左侧有村民洗菜,右侧是玩乐的儿童。用过的井水排入良田、鱼塘,于是界下稻香、鱼跃。

司徒铺古堡地处司徒铺村正北面。坐落在海拔700米的“五丘田”,故又称五丘田古堡。明朝末年,罗家先祖罗亮公扶老携幼来这一带谋生时,这里时有暴雨山洪,猛兽出没,亮公与族人商议,选址高处,就地取材以石垒堡,每有灾难,便将族人转移至此,以图平安。城堡占地面积一亩见方,与亮公古墓,虎穴古井遥相呼应,是罗氏族人勤劳勇敢、护老爱幼、期望平安的象征。

2022年9月16日,笔者再访司徒铺村,进入村口,可见一条穿山过坳丶蜿蜒东行的清溪,这就是迴龙溪。沿着溪边新修的石板路,路过一个漂亮的凉亭,溪上的迴龙桥隐隐约约出现在茂草绿树丛中。走近一看,桥由长条形麻石铺成,长8米多,宽近2米,由两个棱形桥墩稳稳支撑。桥墩上各刻蜈蚣一条。正在桥头树下乘凉的村民吴吉明说"传说龙怕蜈蚣,古时迴龙溪进入司徒铺村时,宽达30余米,溪水奔腾,可放竹排,为止溪患,刻蜈蚣于桥墩上,阻龙缓溪。后山体滑坡,溪变窄了,迴龙桥也被埋了一大段。问及这座桥到底修建多久了,住在桥边山上的76岁的龙春才爹爹说,他爷爷的爷爷在世时,桥就有了。这样的古桥在司徒铺村的山上山下有10余座。

古松古训古俗

村北的山坡上有一片古老的松树林,树身粗壮需两人合抱,腰身枝叶舒展迎向来人,上枝蓬蓬勃勃沐阳揽云,村民称其为司徒铺迎客松。村南瓦厂组有司徒乡人民政府旧址。1949年,原司徒乡人民政府在这里建立,集中办公,工作人员从家里背米到乡政府食堂搭伙,为老百姓办事。70多年里,历经撤乡并村,村里拆了不少破烂房屋,但村民们不仅舍不得拆了这个“老政府”,还经常来看一看,扫一扫。

青年毛泽东游学广场地处司徒铺村司徒组。1917年8月,青年毛泽东与同学萧子升一道以“游学”方式从长沙启程,经宁乡巷子口镇扶峰村上司徒岭古驿道,再到古代长沙至安化“三十六铺”之一的安化县高明乡司徒铺村,然后前往梅城等地“游学”。毛泽东到司徒铺村第二年,即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在长沙岳麓山下组建了新民学会。新民学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重要源头,70余名会员中,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有32人。毛泽东游学广场地处司徒铺村司徒组,占地5亩,与黄桃产业园和司徒岭古驿道紧紧相连,集微景观、微菜园、微广场、微阵地、微故事于一体。

​司徒铺村以罗姓村民为主。罗氏家训强调胸怀如山、精神如松、清纯如溪、忠孝感恩。荣华根椐自己对古松古训古俗的理解和感悟写过一篇《感恩》散文,同时,他和弟弟罗奇华从自己经营的企业拿出1000多万元,在村里建立乡村振兴基金和慈善基金,新修的12公里石板便民栈道、5公里石板创业山道、20多个凉亭、文冠桥、文冠楼和6公里长的河堤将村子蝶变成一座公园,水稻、花生、木瓜、油茶、高梁、苗木和各种瓜果在坡坡坳坳争相生长。村集体组织“三牛合作社”的大型挖机日夜忙生意。60岁以人上的老年人享受免费理发服务,80岁以上老年人享受高龄津贴,对上述老人,端午节送每人10个粽子,中秋节送一盒价值100多元的月饼,年末送上新围巾、新台历和新保温杯。小朋友们也能普遍得到奖励。扶困救急成为司徒铺人祖祖辈辈的传统。2023年河北涿州遭灾,司徒铺村支两委联手乡贤企业湖南金雕科技公司发动职工、村民捐款捐物,职工、村民涌跃参加,仅两天时间捐50万元钱物送往了涿州。

责编:杨绍银

一审:杨绍银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